摘要: 历时504天,总航程28000余海里,中国人首次驾驶帆船“不停靠环航北冰洋”之旅于2022年11月15日完… 继续阅读“环航北冰洋”是什么体验?专访航海者翟墨
历时504天,总航程28000余海里,中国人首次驾驶帆船“不停靠环航北冰洋”之旅于2022年11月15日完成。创造这项航海史新成就的,是55岁的航海者翟墨。《面对面》栏目专访了翟墨。
2021年6月30日,翟墨和两名船员从上海启航,开启了中国人驾驶帆船 “不停靠环航北冰洋”的航程。2021年7月24日,他们驶过白令海峡,正式进入北极圈内。7月中旬到8月初之间,北极地区处于短暂的夏季,翟墨规划的路线首先是确保冰面处于融化状态。但由于遭遇极地气旋,漂浮的冰块被挤压到他的航行路线上,50余海里的浮冰区像雷区一样,随时有冰面碰擦船体的风险。且越往北,浮冰的体积越大,等到过了格陵兰岛,冰山出现了。
翟墨:进入楚科奇海之后全是浮冰,到了格林兰的时候全是冰山。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的时候,是从北纬75度漂下来的冰山,我们途经的都是那个位置。
翟墨的两位船员轮值12小时的班,替他在船头瞭望浮冰与冰山。而他作为船长与舵手,只能睡囫囵觉,眯不过两三小时,就要起来察看舵位与船只方向。
记者:在冰缝里面穿行需要什么样的方法?
翟墨:我们当时的航速很慢,最慢的应该到一节。一节就相当于1.85公里,跟骑单车差不多。我们这次船体撞得遍体鳞伤的,因为控制不住,当看到冰的时候已经躲不开了。
2021年9月中旬,冰山的撞击让“全球通号”的底部出现了渗水,翟墨尝试用自动排水泵进行排水。
这个隐患要等到一个月后,他们抵达美国波士顿才能彻底修复。在那之前,他们进入到北纬75度的区域,地球磁场的干扰让船上的电子仪器通通失灵,最后只剩下一台光纤罗经。
记者:没有通信设施怎么航行?
翟墨:我们正好靠近两个岛,就是北地群岛,我们目测那个岛的位置航行。
记者:那个过程里面还有浮冰在干扰你吗?
翟墨:有,全是浮冰。本来我想进入北地群岛北纬80度时我想绕过去,结果到了79度的时候,眼前全是冰,一点缝都没有了。
记者:那怎么走呢?
翟墨:我们又折回来,折回来后又从海峡里面绕回来。
航行中,翟墨遇到了多次极地气旋,超过了气象资料给出的数据。极地气旋如同飓风,风力可达十几级,而他们的船是帆船,总共四个风帆。有一次,船员的误操作给他们带来了大麻烦。
狂风遇到因误操作而张开的前帆让船立了起来,而下一个十几米高的涌浪正在袭来,只有当机立断,才能避免船体倾覆的危险。
记者:最后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让一切归于平静的?
翟墨:把那个绳子割断了,整个船包括帆一下子降下去了,全部降到海里面去了,我们三个人拉帆将近有一两个小时,最后一点劲都没了,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整个帆都不要了。
记者:不要了以后接下来怎么航行呢?
翟墨:我们还有主帆还有小帆。
记者:那一刻人会有恐惧绝望的情绪吗?
翟墨:没有,因为出海都有难以预测的险情出现,但是我自己感觉每次我必须活着回去,这是我的一种状态。
2021年10月下旬,翟墨完成了北冰洋环航,但由于气候变化超出预期,原定返航上海的通道已被冰封,他们只好继续往西,进入加拿大与美国海域。这一绕道,将归航中国的日期延后了将近一年。直到2022年8月,他们才经古巴及巴拿马运河往上海驶去。2022年11月15日,历时504天后,翟墨驾驶着全球通号抵达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
“把房子建在海上,我只有一生漂泊。”这是翟墨喜欢的一句歌词。他是学画画的,但遇到航海后,他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在凭借单人无动力帆船航行大海的路途中,他完成各种壮举,同时还成了中国航海科普大使和联合国环境署的形象大使。如今,55岁的翟墨不再只想着航海,他最大一个愿望是在上海建立一所海上学堂,让更多孩子了解航海、了解大海。
翟墨:我这次本来是想带儿子去航行。
记者:他才10岁,你就敢带他上北冰洋航行吗?
翟墨:其实我希望越小越好,因为航行的时候实际上能让他学很多东西,在美国、法国、加拿大都有海上高中。航海实际上是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最综合、最实用的一个平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木工、钳工、锻工、油漆工都要懂,什么鱼能吃,什么地方水能喝,就是生存能力。
记者:为什么你希望你的孩子会这些呢?
翟墨:因为人必须战胜困难,要有一种战胜困难的能力。其实我想影响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走向海洋,走向深蓝,走向更多的未知,去挑战不可能的事情。
制片人丨刘斌
记者丨王宁
策划丨张宏飞
编导丨沈公孚
责编丨王枫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王扬 王忠仁 高忠
原标题:“环航北冰洋”是什么体验?专访航海者翟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