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价“涨”声一片 下游厂商将面临“甜蜜的烦恼”?

社会热点 2023-4-10 73

摘要:  白糖作为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其价格波动影响广泛。近期,白糖期货和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引发市场关注。 … 继续阅读白糖价“涨”声一片 下游厂商将面临“甜蜜的烦恼”?

  白糖作为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其价格波动影响广泛。近期,白糖期货和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引发市场关注。

  4月7日,郑商所白糖主力2307期货合约收盘价为6719元/吨,涨幅3.35%,创5年来价格新高。生意社数据显示,4月7日,白糖现货价格为6410元/吨,年内上涨10.78%。受此影响,4月7日,多只糖业股相继上涨。截至收盘,南宁糖业涨停,中粮糖业、华资实业、粤桂股份等股票涨超3%。

  多重因素驱动价格上涨

  糖产量受种植利润、天气因素影响而呈周期波动特征。从供给端来看,我国糖市以甘蔗作为核心产糖作物。从产区来看,国内糖料呈现出“南蔗北甜”生产格局,其中国内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和广东。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食糖供需缺口近年来维持在500万吨左右,且进口集中度较高,国际糖价对应的配额外进口成本是影响国内糖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糖业分析师孙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供需两端来看,一是国内糖产量连续两年减产,特别是本榨季刚开始糖厂销售了部分低价糖,在持续减产的背景下,其后糖厂对糖源出现惜售情绪;二是国内加工糖厂连续两年利润倒挂,原糖价格上涨至近11年高位,进口亏损扩大,导致目前国内加工糖厂开工率不足;三是市场对经济恢复以及消费复苏有强预期,需求出现上扬。

  华融融达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汪贞祥表示:“近期糖市快速走高,引发相关部门重点关注,全国食糖座谈会听取产业和主管部门意见,市场解读会议信号利多,但糖价涨势过快,将抑制消费端需求,替代糖源预计有所增加,同时国内外价差进一步走扩,不排除国内通过国储糖放储来弥补供应缺口。”

  孙成进一步表示:“从国内市场来看,下游正在接受高价糖源,国内继续减产,糖厂存在一定的惜售情绪,价格或将继续维持高位。从国际市场来看,巴西预计在5月份开榨且今年有表明强烈的增产预期,因此市场原糖供应量或增加,进而对原糖形成一定利空。届时,进口原糖需求或回调,国内加工糖成本或下降,从而缓解国内糖价格上涨。长期来看,全球食糖消费将随人口恢复而增长,全球食糖产量将随着糖基乙醇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印度乙醇产业对蔗糖需求的扩大而增长,糖市长期向好。”

  产业链公司喜忧参半

  从糖产业链来看,在上游有甜菜、甘蔗等糖料种植企业,中游有白糖、红糖等糖料加工企业,下游有糖果、饮料、酒精等糖料需求企业。

  南宁糖业主营机制糖的生产与销售,是广西规模最大的糖业生产经营企业之一。南宁糖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白糖价格处于高位水平将维持到今年6月份,彼时巴西新糖会进入市场。”

  中粮糖业是国内食糖行业的龙头企业,其食糖业务拥有国内外制糖(自产糖)、食糖进口及港口炼糖(加工糖)、国内食糖销售和贸易(贸易糖)、食糖仓储及物流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中粮糖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销售价格上升,公司的利润也会相应增厚。今年白糖产品的毛利率应该也会有所提升,但景气度会持续多久有待观察。”

  糖类加工企业广州浪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白糖价格相比去年四季度已有大幅上涨。去年四季度公司进口了一批相对价格较低的原糖,现阶段白糖价格上涨对公司的业绩为正面影响。后续对公司的影响要根据白糖后市行情判断。”

  将白糖作为产品原材料的多家下游食品厂商也回应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安琪酵母主营酵母、酵母衍生物及相关生物制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原材料主要为糖蜜。糖蜜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目前每吨酵母需要消耗4.5吨至5.5吨糖蜜。

  “目前国内糖蜜供应日趋紧张,导致糖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同时其他辅料采购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直接导致公司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安琪酵母表示,“公司一直关注糖蜜原材料的市场情况,榨季初就陆续开始采购,目前该部分原材料对公司成本影响可控。为了应对糖蜜价格的连续上涨,公司建设多条水解糖生产线以降低对糖蜜资源的依赖,缓解糖蜜价格上涨对公司成本的影响。”

  上海梅林旗下拥有大白兔系列糖果,上海梅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游原材料成本提高,会对公司毛利率产生影响。不过,公司的原材料并不是实时采购的,而是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储存原材料。”

  主要从事固体冲调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产品生产业务的维维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原料价格上涨,“公司对总体价格有把控,也有稳定的供应商,在成本价格上可以获得优惠。后续产品调价要视市场情况而定。”

原标题:白糖价“涨”声一片 下游厂商将面临“甜蜜的烦恼”?

值班主任:李欢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