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最新癌症数据报告公布 科学防癌应该这样做

社会热点 2023-4-16 60

摘要:  2023年4月15至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 继续阅读各省最新癌症数据报告公布 科学防癌应该这样做

  2023年4月15至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

  3月22日,《中华肿瘤杂志》发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文章,公布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首次提供各省主要癌谱流行情况。数据表明,山东省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例数顺位前五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道癌。

  2016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种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例数顺位(图中数字代表各癌种在对应省份的发病例数顺位)。图片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由于全国数据收集、整理和核查等需要时间,癌症数据报告通常有一定延后。截至2019年8月31日,国家癌症中心共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82个登记处提交的2016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51个,县和县级市431个,以估计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特征。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

  从发病例数看,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2016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约82.81万,是排名第2位的结直肠癌(40.8万例)的2倍。胃癌、肝癌、女性乳腺癌分别位列第3—5名,发病率均超过30万例。

  前5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7.27%。排在第6—10位的为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肿瘤、胰腺癌,发病数均超10万例。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尽管当前仍然处于较高的发病率水平,但是已经显示出快速下降的趋势。

  不同省份、性别癌症发病率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高发癌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一科主任刘喆说,例如胃癌发病率在甘肃省和青海省恶性肿瘤中排在首位,“除遗传因素外,胃癌及食管癌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比如暴饮暴食、食物较硬、生冷饮食、辛辣刺激类食物、腌制类食物等,容易刺激胃黏膜或食管黏膜,导致上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突变,最终发展为癌症。”

  不同性别癌症发病率也存在一定差异。报告指出,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其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近10年来,女性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每年增幅超过20%,可能与当前恶性肿瘤诊疗水平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有关。但是,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在过去10年来维持较低的增幅,每年增幅约1.6%,说明当前的发病增加可能与过度诊断有关。

  肿瘤登记体系覆盖14.07亿人口

  据人民网报道,目前全国相继建设了24个省级癌症中心,100余家市级癌症中心/肿瘤医院,已基本建成以国家癌症中心为主导,省级癌症中心为主体,市县级专科为基础的全国癌症防治网络体系,显著降低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癌症年发病406万例,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40.5%,而10年前这一数字仅仅是30.9%,增加了将近10个百分点。”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表示,这说明10年间中国在癌症的诊断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相关规划,下一步要把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46%左右。当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肿瘤登记体系,全国肿瘤登记项目点覆盖区县2806个,覆盖14.07亿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9.8%;遴选确定了1145个国家级肿瘤登记点,数据质量和规范程度不断提高。

  1.8亿人次接受免费癌症筛查服务

  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常见癌症,如使用胃肠镜可以发现消化道肿瘤,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发现乳腺癌。

  针对癌症症状出现前的潜在疾患,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是可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尽早恢复健康的。

  截至2022年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1.8亿人次免费癌症筛查服务。

  近年来,国家癌症中心一方面积极开展癌症相关疫苗的研发,推进肿瘤相关疫苗的接种,包括开展HPV疫苗的国产化研发工作,在地方积极推进HPV疫苗和乙肝疫苗的配套接入,从源头上预防肿瘤的发生。

  与癌症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一些因素已经被证实可以增加患癌的几率,这些因素包括一些人为可控制的因素,比如暴露于特定的化学物质,以及不佳的行为方式,但也有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年龄和家族史。

  生活中常见的和癌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年龄: 癌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同时,年龄增长是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总体而言,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稳步上升。

  烟草使用: 吸烟是癌症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使用烟草制品或经常暴露于烟草烟雾的环境都会使患癌的风险增加。

  酒精使用: 饮酒会增加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的发生风险。喝得越多,风险就越高。如果同时吸烟饮酒,风险会更高。

  饮食: 新鲜蔬菜水果、膳食纤维、钙等的摄入不足,或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制食品等的摄入过多,这些饮食习惯与癌症风险增高有关。

  肥胖: 肥胖人群罹患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道癌、胰腺癌等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紫外线照射: 暴露于紫外线会导致皮肤过早老化,并可能导致皮肤癌。

  常见关于癌症的误区

  对于普通民众应从科普开始,提高肿瘤核心知识知晓度,筑起防癌抗癌第一道防线。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关于癌症的误区:

  误区1: 食用蓝莓、甜菜根、西兰花、大蒜、绿茶等“超级食物”有助于防癌抗癌

  药物治疗要发挥效用,需要一定的浓度。任何蔬菜或水果,要起到抗癌的作用,食用的剂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提升抗癌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我们提倡合理膳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预防肿瘤,但不能抗击肿瘤。

  误区2: 家人得癌症,我也有可能得癌症;家人没得过癌症,我也不会得癌症

  肿瘤真正跟遗传有相关的仅占比10%左右,以胃癌为例,约有10%的患者得癌跟遗传有一定关系。所以,家人父母得癌,孩子就会得癌,这是不科学的。

  同时,患肿瘤存在一定的“家族集聚性”,比如某一户家庭患癌的人特别多,这与患者和家属共同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系。

  如果直系亲属中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肿瘤患者,那就要格外小心,需要及时进行相关肿瘤筛查及防癌体检。

  误区3: 吃得差一点,能饿死肿瘤细胞

  不少病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摄入食物营养太丰富,可能会引起肿瘤的生长。这是绝对错误的。抗肿瘤治疗会消耗体能,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必须要养成合理健康的膳食习惯,也要增强营养食物的摄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耐受肿瘤治疗,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误区4: 在癌症治疗上,价格越高的药物治疗效果越好

  治疗效果和药价没有关系。适合的药物治疗适合的疾病,这才是最重要的。精准治疗需要精准诊断,医生才能为患者选择精准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而不是以药价来衡量。

  科学防癌应该这样做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30%~50%的癌症是可以得到预防的。

  据中国疾控,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我们抗癌防癌的关键点,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这些生活习惯。

  科学防癌抗癌,可以这样做:

  戒烟!戒烟!戒烟!

  烟草使用是最为重要的致癌危险因素,造成约22%的癌症死亡。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吸烟时间越早、吸烟量越多,风险就越大。吸烟者应尽早戒烟,不吸烟者也要注意不要吸入二手烟、三手烟。

  多果蔬,不饮酒

  对于不吸烟人群,最重要的癌症可改变影响因素是体重、饮食和运动。平时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吃坚果,不吃霉变食物,不吃或少吃腌制及熏烤食物。不饮酒最好,如饮酒,应限量,切忌酗酒。

  多运动,控体重

  “管住嘴、迈开腿”是控制体重的两个重要方法。规律的身体活动不仅帮助我们维持健康体重,降低患癌风险,同时还能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进行每天30分钟、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同时结合抗阻力、关节柔韧性、身体平衡和协调性活动,也要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别忽视情绪的影响

  心理因素也是影响癌症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多愁善感、谨小慎微、情绪抑郁,如不善于自我开解就会带来负面影响。让自己保持乐观、开朗、平和的心态也很重要。

  重视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身体的微小变化,如大、小便习惯改变、反复的出血、身体的肿块、吞咽困难、持续的咳嗽或声音嘶哑等,及时就医。还要定期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体检,积极完成每一项身体检查,及早发现身体的不良因素,尽早干预。

  (海报新闻编辑 陈凤祁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健康中国、海报新闻等)

原标题:各省最新癌症数据报告公布 科学防癌应该这样做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