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考,哪些专业更受“青睐”?

社会热点 2023-11-29 28

摘要:2024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上周末落下帷幕。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9561人,相比2023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6.7… 继续阅读2024年国考,哪些专业更受“青睐”?

2024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上周末落下帷幕。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9561人,相比2023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6.7%。

近年来,“考公热”也成为不少高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在2024年度国考招录时,哪些专业招录人数最多?招录“大户”专业选考要求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考录比约为57比1

国考招录热门专业有哪些?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共有225.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57比1。

近年来,财政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计算机类、统计学类、工商管理类等专业招录人数占比较高。2024年度国考,可报考岗位较多专业有经济学类、财政学类、计算机类、法学类、统计学类、金融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等。

过往由于部分岗位招考限制条件少导致国考曾出现“万人争一岗”的情况。2024年国考对招录岗位进行了优化,对岗位专业、工作经历等提出细化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专业选择的重要性。

热门招录专业和对应招录单位梳理如下:

经济学类:

包含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劳动经济学、经济工程、数字经济等。

招录单位:中央财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参事室、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等。

财政学类:

包含专业:财政学、税收学、国际税收等。

招录单位:全国总工会、公安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生态环境部、国家税务总局、外交部、商务部等。

计算机类:

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新媒体技术、电影制作、保密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等。

招录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国家数据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商务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

法学类:

包含专业: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国际经贸规则、司法警察学、社区矫正、纪检监察、国际法、司法鉴定学等。

招录单位: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国外文局、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全国总工会、民建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中国法学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公安部、国家数据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统计学类:

包含专业: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学等。

招录单位:中央办公厅、民建中央、全国总工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数据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商务部等。

金融学类:

包含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精算学、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审计等。

招录单位:中央办公厅、公安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科学技术部等。

中国语言文学类

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中国语言与文化、手语翻译、数字人文等。

招录单位: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民建中央、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

热门专业对选考要求如何?

对于考生来说,想要报考这些专业,在选考科目方面都要满足哪些要求?

经济学类

财政学类

计算机类

法学类

统计学类

金融学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各学科大类选考要求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2024年普通高校在京招生专业选考查询整理。

▶ 高校院系及专业设置可能调整变化,2024年在京招生专业以当年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从选考科目要求,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大类选考要求一般由学科的属性决定。偏文科类别的专业一般不要求选考科目或者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历史或政治,部分学校要求考生必选政治+历史+地理,如中国语言文学类、法学类、经济学类等。偏理工的学科一般会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化学,如计算机类、统计学类各专业。

选报专业须明晰专业划分

过往不少单位在招录人员时,会对考生所学专业的类别进行限制。如部分单位明确招收具体某一专业的学生;有的则比较宽泛可以接受该专业所属整个大类。对此,考生家长在高考报志愿时,需要留意报考专业具体所属类别。有些混淆专业须以教育部最新发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