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逆冲型破裂地震?临夏积石山又是个什么地方?

社会热点 2023-12-19 31

摘要: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 继续阅读什么是逆冲型破裂地震?临夏积石山又是个什么地方?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肃105人遇难186人受伤,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什么是逆冲型破裂地震?

初步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

所谓“逆冲型破裂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内的俯冲带、造山带和板块边界附近。这些区域的地壳受到强烈的压力,导致地壳内部的岩石发生变形。当岩石承受的压力超过其强度极限时,就会突然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引发地震。

 

逆冲型地震的特点包括:

地震破裂面通常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上盘地壳块体向下滑动,下盘地壳块体相对上升;往往伴随着地表的显著变形,如地壳抬升、地表破裂和地形变化。

这类地震可能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表破裂等,对人类生活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影响。

逆冲型地震的能量释放过程可能较为缓慢,导致地震持续时间较长,余震较多。

而积石山所在的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

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这里构造活动强烈,发育着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虎牙断裂等多条深大断裂。此次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1900年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3次。

6.2级地震,为何造成如此多伤亡?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分析认为,甘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属于南北地震带组成部分,从震源机制解看为逆断层型地震,推测发震断层为北北西向拉脊山北缘断裂。

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如房屋抗震性能差、震区人口相对密集和时值深夜人处于休息状态来不及躲避等。

此次发生地震的临夏积石山是个什么地方?

临夏,全称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夹在兰州和甘南之间,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别看不算出名,title却多的很。

她地处母亲河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 “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河湟雄镇”的“旱码头”、西北民歌“花儿”之都。

因国家博物馆珍藏的 “彩陶王”出土于临夏,她还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而以世界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为代表的古动物化石群,也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

游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赏“彩陶王”

此外,临夏还是“中国砖雕文化之乡”“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牡丹之乡”和“古动物化石之乡”。

临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300年以前。当时,一支由中原地区的先民们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一路向西,来到了今天的临夏地区。他们不仅将中原的各种先进文明带到了这里,还依据当地的地势和自然特色,包容且广泛地纳入“外夷”文化。这也就形成了临夏后来闻名于世的“马家窑文化”。在这里出土的“中华第一刀”,亦是中国出土的迄今年代最为久远的青铜器。

之后的千年,全新的“齐家文化”又在这里诞生。尕马台遗址便是“齐家文化”的见证。后在这里出土了“中华第一镜”。而古羌人也成为了“齐家人”滞留在临夏这里的后裔。

尕马台遗址

而后,从我国的东北“迁徙”至此地的鲜卑人,从西南来到这里的吐蕃人,从东南方“迁徙”而来的汉人,以及从西北而来的色目人。其中尤以色目人居多,他们之中则是以包含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为主体的回族。多个民族共同“聚集”在了临夏这块美丽的地方。

齐家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

现在的临夏,生活着回族、东乡族和保安族等少数民族。临夏大街小巷满满都是浓郁的伊斯兰风情,这里建筑有许多座高大的清真寺,有着“大拱北”等伊斯兰圣地,又“小麦家”之称。“八坊十三巷”,是临夏不容错过的景点,这是一处由清真寺和生活街区共同组成的特色街区,是一个“触摸”伊斯兰文化的好地方。

临夏还是丝绸之路上的“茶马重镇”。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途径这里,将茶和马带到这里。宋代起,临夏便设立了“茶马司”,后有了“河湟雄镇”的美誉。

临夏回族自治州(图源 微游甘肃)

说到甘肃,大家会想到沟壑纵横,荒无人烟,其实不然。

临夏,听名字就是一个十分浪漫的城市。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首府临夏市,看似荒芜的西北小城,竟然满城开满了鲜花,家家户户种牡丹不说,还有一条60里长的牡丹长廊,盛开时十分浪漫。

(图源 微游甘肃)

临夏有几乎冠绝甘肃的美食属性,手抓羊肉、三泡台、牛奶鸡蛋醪糟、河州包子……样样都超好吃。

此外,临夏全市所有景点皆不收门票,非常受游客欢迎。

这次发生地震的积石山县,全名“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据说这是全国最长的地理名称,位于临夏州西北角小积石山东麓。

积石山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县。看县名就知道,这里主要生活着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

积石山很多人应该听说过,这是一个在传说时代就被知晓的名山了,

据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始于积石,至龙门,入沧海”。 据考证,这里说的“积石”就是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积石峡。

相传大禹接替父亲鲧治水,沿着黄河而上,一直走到今天甘肃和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一带,看见绵延几十公里的积石山阻断了黄河,形成堰塞湖。于是下令凿开积石山,疏通河道。这里也被后世称为大禹治水的源头。

积石山西麓循化县一侧山岭景观

积石山县历史文化深厚,前面提到的彩陶遗址,主要分布在积石山县。积石山县是花儿流派最多曲令最全、流传最广的地方之一,2004年8月,积石山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民歌(花儿)采录地”。

此外,这里还是“中国花椒之乡”。积石山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给花椒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2004年,积石山县被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花椒树真正成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