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寨子沟乡的张越(化名)来说,12月19日地震当晚,无疑是此生仅有的特殊回忆。 频发的余… 继续阅读积石山县首个“地震宝宝”救护车内降生,医护彻夜守候
对于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寨子沟乡的张越(化名)来说,12月19日地震当晚,无疑是此生仅有的特殊回忆。
频发的余震中,在医院的救护车上,他的妻子历经了近3个小时的分娩过程。最终他的女儿于寒夜之中呱呱坠地,躺在医护人员温暖的怀抱中睁开双眼。
12月20日,积石山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李琳(化名)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是积石山县震后首个“地震宝宝”,孩子约7斤5两,母女平安。
积石山县人民医院
医院大楼都在摇晃
李琳(化名)介绍,12月19日凌晨,地震发生后不久,产科科室就接到了紧急电话,称积石山县寨子沟乡有一名孕妇临产,马上要送到他们医院。
寨子沟乡距离积石山医院大概有7公里的距离。
积石山县产科科室受灾
“产妇大约是凌晨1点送到医院的。”李琳说,受地震影响,那时医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他们站在5楼产科病房,能够明显感觉到房子在摇晃。他们那一层的病房多处吊顶被震塌,地面也被震出了裂缝。为了安全起见,大家第一时间引导五名待产的孕妇和家属撤离到了楼下空旷的位置。
受地震影响,产科的分娩中心已无法正常运转,李琳和同事考虑再三后决定,在救护车上帮产妇接生。
在救护车上接生
听说要在救护车上给妻子接生,张越(化名)一开始是迟疑的。
张越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了当晚的情况。其实早在地震发生之前,妻子就已经感觉到肚子有些疼,“大约是18日晚上10点钟,她的反应还没有那么强烈。”
12月18日23时59分,地震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张越说,也许是地震发生后受到了惊吓,妻子越发觉得肚子疼痛难忍,情况紧急,他选择向120求助。
“听医生说要在救护车上面接生,我一下子就慌了。”张越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时他曾想过要把妻子转到临夏州的医院,但医生告诉他,由于路途稍远,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始料未及的突发情况。
在李琳看来,当时的情况下,在救护车上接生可能会是相对适合的一种方案。李琳说,从他们医院转到临夏州的医院,按照正常行驶速度,大约需要40分钟,这期间可能会遇到堵车,甚至是道路中断等突发情况。另外,产妇也有可能在转运过程中就要分娩,这些情况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孩子体重约7斤5两
思来想去,张越最终决定让妻子留在救护车上生产。
为了顺利帮张越的妻子接生,医院派出了产科科室一名副主任以及另外一名医生,同时还有两名助产士助产。
“家属出门比较急,没有带婴儿用的包被,我们就想办法拿了一些大人的衣物,放在救护车上的空调出风口烘烤,帮助新生儿御寒。”李琳说,救护车上几乎没有任何设备,他们冒着风险再次进入产科楼,取来了碘伏、棉签、催产素、一次性妇产包等分娩必备的工具,“产妇赶到医院时就已经开了四指,大约3个小时后,宝宝顺利出生,大约7斤5两。”
医院的就诊记录显示,这名新生儿的具体出生时间为12月19日凌晨3时43分,顺产,是一个足月女宝宝。出生体重为3760克,身长52厘米。
整个分娩过程持续了接近3个小时,期间还发生多次余震,对于张越来说,守候在救护车外的每一分钟,都是紧张而煎熬的。
张越说,等待妻子分娩时,他不能进救护车,只能站在救护车外干着急,直到女儿出生的那一刻,他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孩子白白胖胖,母亲也身体平安。”李琳说,孩子顺利出生后,母子俩又在救护车里留观了2个小时,“大约凌晨5点,家属带着产妇和婴儿离开。”
三名地震宝宝迎着曙光降生
对于张越来说,地震当晚,无疑是此生仅有的特殊回忆。
首个“地震宝宝”的婴儿足印
但为宝宝取名时,张越并未考虑过与“震”字沾边。张越说,目前他已经帮宝宝取好了名字,这段回忆他会记在心里。
“我自己家受灾相对比较严重,现在我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了她娘家。”张越介绍,目前妻子娘家食物充足,不愁吃也不愁住,孩子和妻子的身体状况也很好,妻子也很感激忙碌了一夜的医护人员。
在李琳看来,为病人排忧解难是医护人员的分内之事。地震当晚,积石山县人民医院成了救治伤员的前沿阵地,产科也积极响应。在工作微信群中,他们召回了11名医护人员,彻夜参与到伤员救治工作中。
李琳说,19日凌晨,包括张越的女儿在内,产科一共接生了一男两女共三名婴儿,“除了可能自行在家分娩的产妇以外,统计在册的孩子中,张越的女儿是积石山县首个出生的地震宝宝。”
自地震发生以来,作为距离最近的综合医疗机构,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在短时间内承载了震后大量医疗需求。
李琳说,这两天很多医生忙得连饭都吃不上一口。该院另一名医生曾表示,有多个医疗队伍和专家已经陆续抵达医院开展救治,部分物资等也已经送达医院。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国家卫健委紧急调派医疗应急工作负责同志和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骨科、神经外科和普外科国家级专家赶赴甘肃;组织四川、陕西和宁夏等临近甘肃省的3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尽快赴甘肃省、青海省支援。甘肃省卫生健康部门派出33辆救护车等专业车辆和173名医护人员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和转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