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绑架”盯上海外留学生,有涉诈金额达上千万元

社会热点 2024-1-10 39

摘要:中国留学生庄凯(译音)在犹他州疑似遭绑架事件迎来好消息。 1月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消息称,在美国当地警方… 继续阅读“虚拟绑架”盯上海外留学生,有涉诈金额达上千万元

中国留学生庄凯(译音)在犹他州疑似遭绑架事件迎来好消息。

1月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消息称,在美国当地警方、中国驻美国使馆和中国国内公安机关等多方努力下,该名留学生已于当地时间2023年12月31日晚安全找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据当地警方介绍,该名留学生系遭遇了“虚拟绑架”电信诈骗,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中国驻美国使馆再次提醒在美中国公民,特别是在美留学人员务必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高度警惕“虚拟绑架”等电信网络诈骗,避免人身和财产安全受损。

▲庄凯被警方找到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期,“虚拟绑架”电信诈骗盯上海外留学生,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内蒙古、青海等多地警方都发布涉及“虚拟绑架”的案件信息或警情提示,涉及诈骗金额从100万元到1500万元不等。有驻外使领馆也针对“虚拟绑架”发布预警。

北京市双利律师事务所郭安律师和北京市双利律师事务所丁文均律师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在大家所熟知的“缅北”存在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美国的百姓同样深受其困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出现非法骚扰、诈骗手机用户的社会问题。近年来,这类问题愈发严重,而且违法者多使用“主叫方ID欺骗技术”或其他改号手段,来冒充一些官方电话号码。

在美中国留学生已安全找到

其家人已付8万美元赎金 

据环球网报道,犹他州警方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9日表示,一名来自中国的17岁留学生据信在当地被绑架,警方正在寻找其下落。

据新民晚报报道,现年17岁庄凯居住在犹他州里弗代尔,该市位于盐湖城以北34英里处。他最后一次被人看见是在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8日凌晨3点30分左右。警方则是在28日晚接到学校关于他失踪的信息。

里弗代尔警察局局长凯西·沃伦在12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警方认为,庄凯是在他寄宿的家庭中被人“强行掳走”,且“在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被拘禁”。庄凯的父母居住在中国。父母此前打电话给庄凯在美国的高中,声称他们收到了附有庄凯照片的赎金条。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相关消息

犹他州里弗代尔警方当地时间2023年12月31日通报称,先前被怀疑遭到绑架的中国籍留学生庄凯找到了。

当地警方称,12月31日晚上在犹他州布里格姆城峡谷地区发现庄凯,警方爬上山坡搜索,在犹他州山腰的一个帐篷里找到他。庄凯随后被送往里弗代尔警察局,并已和家人取得联系。

里弗代尔警察局长凯西·沃伦表示,庄凯受到网络勒赎者的“操控”,让他误信他在中国的家人受到威胁。同时,家人因他的失联,已经付了8万美元赎金。

美国警方表示,罪犯通常会分别威胁年轻的外国留学交换生及其家人,并要求支付赎金。还会让学生自己藏起来,并在胁迫下,拍下自己被囚禁的样子,然后寄给他们的家人。

1月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消息称,在美国当地警方、中国驻美国使馆和中国国内公安机关等多方努力下,该名留学生已于当地时间12月31日晚安全找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据当地警方介绍,该名留学生系遭遇了“虚拟绑架”电信诈骗,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中国驻美国使馆再次提醒在美中国公民,特别是在美留学人员务必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高度警惕“虚拟绑架”等电信网络诈骗,避免人身和财产安全受损。

多地警方曾发警情提示

有的涉及诈骗金额达1500万元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已经发生过“虚拟绑架”电信诈骗盯上海外留学生的案例。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近期,家住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对夫妇向属地派出所报案称,一名福建口音的男子用在东亚某国留学女儿小王的微信与其联系,称已绑架其女儿,并向其发送女儿被绑架的照片。

接报后,民警一方面安抚夫妇两人情绪,指导他们与“绑匪”周旋。与此同时,民警迅速联系到其女儿在东亚某国预科学校老师,并委托老师在当地报案。

报案9小时后,小王的母亲接到预科学校老师电话称,该国警方通过技术定位在当地一酒店找到小王,并将其带回警局作笔录。

▲搜救人员发现了庄凯和他的“露营”帐篷 

据小王回忆,当时她接到所谓“大使馆”工作人员电话,告知其涉及一起信用卡诈骗案件,需要配合上海警方调查。“我确实弄丢了信用卡,担心有人用我的信用卡从事违法活动。之后一个自称‘上海民警’的人联系我,报出我的准确信息,表示如不配合工作,将影响我父母的正常生活,我就信以为真了。”

此后,小王通过境外社交软件与自称“警察”者联系,按要求主动配合拍摄了自己被捆绑的照片并发送给对方用于所谓的“警方比对”。所幸的是,后来在多方努力下,该骗局被成功识破。

针对类似案例,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内蒙古、青海等多地警方都曾发布涉及“虚拟绑架”的案件信息或警情提示,涉及诈骗金额从100万元到1500万元不等。有驻外使领馆也针对“虚拟绑架”在发布预警。

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九支队情报综合大队大队长马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虚拟绑架类”诈骗是一种专门针对留学生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传统“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升级版,利用留学生涉世未深、信息不对等而精心设计的“双向连环骗局”。

上海市反诈中心对2022年以来涉及的境外留学生被骗案件分析发现,案件中受害留学生平均年龄仅为22岁,年龄最小的仅17岁,年龄段主要集中于“00后”,“出境到首次被骗”的间隔时间最短仅为1天,超过半数被骗者间隔时间在6个月以内。

律师介绍:

网络电信诈骗在美同样猖獗 

北京市双利律师事务所郭安律师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在大家所熟知的“缅北”存在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美国的百姓同样深受其困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出现非法骚扰、诈骗手机用户的社会问题。近年来,这类问题愈发严重,而且违法者多使用“主叫方ID欺骗技术”或其他改号手段,来冒充一些官方电话号码。

郭安律师表示,为了打击电信诈骗,美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均推行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法律及政策。例如,1991年颁布实施《电话消费者保护法案》,此法案明确规定未经电话用户同意,不得向其拨打自动电话或预先录制的电话。201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颁布行政命令进一步解释该法案,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宽带、传真、电子邮件、IP电话等传统电话以外的业务。美国国税局曾在2022年6月8日在官网发布了涉嫌电信诈骗的十二条典型骗术,来提醒纳税人和税务专业人士警惕诈骗和骗局。

▲美国警方通报庄凯案相关案情

郭安介绍,在美国,“改号”呼叫一开始是合法的,但是后来其成为了滋养电信诈骗的沃土。于是在2010年,美国政府颁布实施了《真实电话主叫身份法案》。法案禁止美国国内的电话主叫一方误导或欺骗用户,采用不真实的来电显示,规定故意利用“改号”服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属于非法,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郭安表示,在美国,浏览网页及下载各种app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冗杂的条款需要用户勾选“同意”方可继续浏览/使用。在美国这是一种许可授权,往往这些冗杂的条款里则会夹杂允许被授权人向其发送相关自动呼叫电话/邮件,而该授权则是可以买卖交易的。这也直接导致了电信诈骗人员从大量网站手中购买相关“授权”,从而在其被政府相关部门调查时可以声称已经获得消费者的明示“授权”,最后成为规避法律处罚的保护伞。

北京市双利律师事务所丁文均律师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这些固定电话、自动呼叫等业务也是美国电信运营商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美国大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向选举候选人资助选举政治献金的方式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使得让运营商以削减自身利益的方式阻断电信诈骗电话的想法成为空谈。

丁文均认为,由于电信网络诈骗侵犯的对象不仅仅是公民的财产,还有公民的隐私权,甚至可能危害国家安全。被侵犯的个体形成了民事、行政、刑事多个交叉的法律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反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全方面的法律支撑。但电信网络诈骗呈现跨国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仅有的固化法律很难面对“不断进化”的电信网络诈骗。因此,各国相关立法需持续完善。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